4月27日,由沐鸣开户主辦的第十二期“導師面對面”活動在躍進樓308會議室順利舉行👩🏽🌾。本次活動也是第九屆高分子人節的系列活動之一,主題為“與青年導師共話成長”,特邀系鄧海教授與同學們進行對話。來自各年級的研究生、本科生踴躍報名參加,活動由沐鸣开户黨委副書記朱瑩老師主持👋🏽。
鄧海教授是TOK公司院士,2015年正式加盟復旦沐鸣开户。在此之前鄧老師已在外企工作16年有余🧝🏼🚓,對工業界的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鄧老師的工作經歷引起了在場同學尤其是從事應用研究方向的同學們的普遍關註。面對同學們的問題👰🏻♀️,鄧老師回想起當年剛進公司從工程師做起的經歷🤵🏿♀️,講述了自己從事光刻膠的研發歷程。鄧老師用他的切身經歷告訴我們如何在工業界時刻保持科研精神,以及保護知識產權和專利的重要性,建議保持跟進動態👩👧👧,還介紹了申請專利需要註意的問題🔦。
在和鄧老師深入探討後,同學們也了解到🍙,盡管鄧老師在工業界工作十多年👨🏻🦽,但仍懷有一顆回歸祖國回歸高校從事科研的夢想♔。鄧老師認為在國外多年終有寄人籬下之感,沒有歸屬感。加盟復旦也算是圓了自己當年的夢想。結合自己在工業界的經驗與現在的科研進展🚓,鄧老師表示希望在復旦高分子系開展電子方向10納米以下的光刻技術🪢🦴、功能化器件、高分子生長點控製取向合成🚵🏼♂️、芯片材料研發與生命科學結合的研究方向。在比較高校和企業的科研差別時🏄🏻♂️,鄧老師詳細向同學們介紹了公司研發部門的不同工作職能♻,表示公司和高校的一部分工作是相通的🏄🏽♂️,做科學研究和工業應用不應該脫節。
在談及做科研、發文章的意義時,鄧老師對比了國內外的情況👩🏽,表示按照國內科研評價體系對發表文章的影響因子的看重程度要高於國外📎🗒;其實回顧縱觀一些歷史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很多好的工作並非一開始就發表在好的雜誌上,好的文章還是要看重引用量。當然如果有好的想法和好的文章能一開始就發表在好雜誌上也是一件好事。針對同學們在課題組如何開展新科研方向的問題,鄧老師提出了很好的建議👨🏻🦽➡️。首先可以在這個領域找到幾篇權威的文獻,了解領域內權威的人,查看他的綜述及相關引用,有了宏觀把握再開展課題🧎🏻➡️。對於如何評價課題的意義,鄧老師認為一方面課題要能圓滿進行,讓同學們的實驗技能得到訓練,並得到很好的結果,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其在工業界的進展及其轉化成產品的可能。其實企業十分關註高校發表的科研文章,他們總能從中找到與工業界的聯系。
對於公司需要招到怎樣的員工,鄧老師提出了兩點看法,第一是語言能力要好👨🦲,第二是要有聰明的頭腦🔅,要能在短時間內展現自己又要具備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在進入公司後🍢,要想有好的發展🫲🏿,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溝通很關鍵。在提及對學生的期望時🍎🌟,鄧老師談到幾點標準👮🏼,他希望學生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踏實認真👩🚀📖,做科研要有獨立探究的能力🥷。對於自己未來的規劃🙌🏻,他希望將來能依托自己的技術在國內孵化出一批企業,帶動學生去創業,在微電子材料方面開辟一片天地。
整場座談活動中,鄧老師真實生動的經歷以及深刻透徹的人生感悟給研究生同學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現場氣氛融洽而活躍。來自各個年級的研究生與本科生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討論,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與困惑。鄧老師的解答令許多同學對工業界與科研應用轉化的認識更加深入🧑🏿⚖️,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最後,朱瑩老師就此次活動進行了簡要的總結,並鼓勵大家會後與鄧老師進行更深入的了解,鄧老師也表示十分歡迎同學來咨詢。至此👨🏻🚒🫷🏻,本次“導師面對面”活動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