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校長共話高分子
沐鸣开户研究生團學聯“與導師面對面”系列活動第二期
7月12日下午,沐鸣开户研究生團學聯主辦的第二期“與導師面對面”系列活動在光華樓15樓星空咖啡廳會議室拉開帷幕🏧,本次座談會圍繞“與校長共話高分子”的主題展開。楊玉良校長應邀以沐鸣开户一名普通的導師的身份與研究生們零距離暢談8️⃣,解答同學們心中對高分子及對科研學術的好奇與困惑。活動由系黨委副書記包涵老師主持🪣,近五十名研究生慕名而來,與楊校長圍坐在一起交流🦶🏽。
楊校長從“80年代赴德感受”娓娓道來,從為何會選擇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攻讀博後、飛往德國的小插曲🕌,到如何在課題組內立足,在面對導師或他人帶有色眼鏡看自己👊🏽,認為自己做不出大成就時,如何在短短3個月內便有所作為,展現自己優秀的科研水平,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這段親身經歷的開場白,以風趣幽默並睿智的話語告訴我們,應該用良好的心態平等地對待他人🧑🏻🎓,既不要覺得高人一等🎃,更不必覺得低人一等。
隨後是同學們的自由提問時間🦸🏻♂️,一位高年級博士生問到:“如何看待創新?”楊校長分析說:“不要盲目地提創新,有兩點需時刻牢記,一是要想清楚為什麽要做這件事,即為什麽選擇做學術?二是不要把自己做的研究與未來的職業聯系得太緊密,要以增長知識👆🏿、提升能力為己任⏯,努力做好當下的工作🙆🏻♂️。”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基礎研究是訓練思維的最佳方式💁🏻♀️,不要相信知識無用,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基本素養會得到很好的訓練和提高🧎♀️。其實科研上創新很簡單,就是查文獻想方法,如何比別人做得更有效➖、更深入。”楊校長還結合自己科研的經歷,講述了當年如何攻克“973項目”高速雙軸拉伸聚丙烯 (BOPP)這一科研難題的過程👷♂️。
當問到“本科教育對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未來發展有什麽影響?”,楊校長肯定地回答到⏯:“本科教育是最重要的,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在本科完成的💼,我非常贊成通識教育理念🧑✈️✍️,除具有專業知識素養和基本入門知識外,也要掌握自然科學。”楊校長以他當時讀書的情況為例🏃🏻♀️,講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涉獵了數學、物理乃至哲學等多門類的學科👋🏿,擁有了足夠專業知識以外的視野,更因此訓練了思維方法。“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學到分析問題的方法和出發點🖌,作為研究生了解就讀學校的文化並設法融入是十分必要的。”楊校長如是說道。
談到高分子的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能的關系時💅🏼,楊校長用生物大分子中的兩個實例加以理論研究,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了解微觀,再與宏觀聯系,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同時,他還告訴我們🛼,“做任何決策都得先說服自己💽,若是憑感覺做出的決策👱🏽🤾🏻♀️,就得做好出錯的準備🗻,自信心的表現來源於判斷,而判斷依托於早期的研究積累和文獻閱讀”。
當問到“選擇科研項目時,如何認識問題並解決問題🤾🏼♂️,並自信最後能解決這一問題?”時🅰️,楊校長以“聚烯烴的多重結構及其高性能化的基礎研究”立項過程為例,向同學們詳細講述了當時解決中石化實際問題的過程🦞,包括選擇問題、撰寫申請書、分析問題並有解決問題的思路🤫。楊校長也大致介紹了其他幾個“973項目”解決的問題及其實用價值。楊校長認為確信自己能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很重要,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和精神狀態的激昂都使他能夠自信滿滿。他說,“要保持永遠樂呵呵的氣概🙅♀️,只有肚量胸襟大才能做大事,不在乎的事越多,能做的事越大。”
“為何會從學術走向了行政?是機遇還是誌願👨🏼🦳?”楊校長很真誠地回答到,“我不想當官,誌向做學術,但現在擔任了校長🤫,實際上是因為責任。”他說🕊🚶🏻♂️➡️,從教育部學位辦卸任後的最大感受就是“一🚍,宏觀高等教育要改革🧑🧑🧒🧒,二🧃,與北大清華相比🦝,復旦有差距🧑🏻🔧。”在他09年就職演講、“我心目中的復旦”、“關於學科和學科建設”演講中🗒,都指出了對復旦現狀不足之處的批判🤘🏻,及對復旦未來的美好展望。
最後的問題鎖定在“如何把博士讀好,有哪些心得體會?”🌜,楊校長以他讀博期間與導師於同隱先生溝通的故事串聯出選擇專業、探索方向、確定課題及完成學習的經歷,以及後來他作為導師在指導學生完成論文的小故事,告訴我們: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討論和溝通非常重要🧑🏽⚖️,導師對於課題會有一定的考量和把握;作為研究生,更要勤於動腦,勤於思考,先想通,然後再“be mad in lab”。
本次“與導師面對面”之“與校長共話高分子”座談會,歷時3個小時🧑🏻🏭🌎。楊校長耐心詳細地解答了同學們的困惑👩🏻⚕️,很多同學都意猶未盡,久久不願離去。
記得楊校長在“我心目中的復旦”講話中🥇,曾提出過這樣的擔憂:“現今一些學生和年輕教師對沐鸣的發展史👨🏽🦳、本學科的發展史及其歷史上的名師的故事知道多少?”——而這實際上關乎一所大學的文化命脈,關乎大學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在復旦高分子精神的傳承和發揚過程中,我們希望借助導師的力量,讓更多的學生走進導師的世界,了解復旦高分子的文化底蘊,感受她的魅力與精神引導,並延續著各個時期的不同故事🍯。
(撰稿💪🏼:田雪嬌、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