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有機/高分子發光材料在應用於生物探針和成像劑方面也開始了蓬勃發展,它們以其高靈敏度和靈活設計性成為材料化學、分析化學、化學生物學的重要研究組成部分。然而,傳統的有機探針化合物的發光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區,在生物樣品中的穿透距離有限。而且它們對外界的刺激響應性往往也較弱,對生物樣品的熒光檢測和成像容易造成幹擾🥧,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開發新型的具有近紅外發光能力的材料,並且能和可見發光通道以及響應調控性能結合,是進一步發展現代探針材料和技術的一條新思路🐴。
對於目前的研究來說,在有機和高分子光電材料中近紅外技術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的π共軛體系,如何實現簡單發色團的近紅外能量和激發態調控是一個難點🧫。朱亮亮課題組著手開發氰基二苯乙烯嫁接的新型含薁的發光材料。它具有酸和光雙重刺激響應調控構型和光物理性質;在聚乙二醇鏈的驅動下,不但能夠因為生物相容性被細胞內吞,而且能夠很好地保持高效率的可見-近紅外雙渠道發射性質🤽♂️,在通道選擇性細胞成像方面顯示了良好的優勢🧅。相關工作申請了發明專利(201610241333.2),相關論文近期發表在國際化學期刊Chem. Eur. J.上,詳見DOI: 10.1002/chem.201700947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hem.201700947/abstract)♙。
朱亮亮課題組從事單一體系的多渠道發光應用基礎研究,致力於運用超分子組裝和原位刺激響應調控體系的光物理行為以實現前端的智能材料應用。這個系列的工作也得到了丁建東-俞麟教授課題組的合作支持,論文第一作者系博士後周蘊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