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我系江明院士課題組關於超分子作用調控蛋白質晶體三維互穿網絡(PCF)結構新機製的最新研究成果。詳見:Fuji Sakai, Guang Yang, Manfred S. Weiss, Yijiang Liu, Guosong Chen*, Ming Jiang*, Protein crystalline frameworks with controllable interpenetration directed by dual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DOI: 10.1038/ncomms5634. 文章鏈接: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4/140821/ncomms5634/full/ncomms5634.html
蛋白質分子的可控自組裝,特別是獲得蛋白質三維晶體組裝體是當今學術界關註的重要問題🫲🏻。江明院士課題組通過引入具有雙重超分子相互作用能力的誘導配體(Rh3Man)⏲,誘導了伴刀豆球蛋白質(ConA)自組裝,構建了新型三維蛋白晶體組裝體PCF。這一過程較傳統蛋白結晶簡單、快速,高效。他們的進一步研究還發現👨🏽🎓:通過調整配體小分子的結構細節,可以調控PCF框架結構的互穿✭,這是PCF研究中的首次報道。這一成果在蛋白質自組裝晶體的形成機製和晶體結構方面都具有鮮明的創新意義👥🧜🏿。
近三年來,江明院士課題組的研究方向從原有的“非共價鍵合膠束”為基礎的大分子自組裝逐漸向生命科學延伸和發展🪢,特別關註細胞表面的糖分子相關的結構和生物功能問題,該論文即是此方向的最新代表性成果📣。該論文在晶體結構解析方面得到德國赫姆霍茲研究所柏林大分子晶體研究部門Dr. Manfred Weiss的協助。
誘導蛋白質結晶自組裝的配體分子Rh3Man,晶體形貌照片和PCF晶體結構